第一百一十一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一百一十一章
新都,中慶宮,姬甫久病初愈,今日親來聽政。太子姬齊侍立在王座斜下左側。令尹姜笠立於姬齊對面再下一階。
今日大朝廷議西北軍監軍姬玉奏書,擬立中原與西戎兩國的靖邊新約。
姬齊手捧簡書通讀一遍,一時上下寂靜。
司徒黃原第一個出列奏道:“蠻夷部族,素無地位。若與之締約,必辱吾王。”
廷上老臣皆親歷靖蘭之約始末,當年姬甫只憑一句“蠻族辱我。”便宣旨毀約。如今舊事重提,黃原之言可謂有理有據,便是姬甫亦難反駁。
姬甫看向姬齊,姬齊執手回道:“回稟父王,兒臣曾讀靖蘭之約,昔我為主國,實為懷柔。而今靖邊之約不分君臣大小,約定利益公平。看似為安定西北與西南邊境,結盟西戎以退大岳,實則是西戎趁火打劫,欲與我中原分庭抗禮。若質約既成,恐我中原大國要淪為諸國笑柄,顏面盡失。”
姜笠道:“王上,燕西關奏報,姬玉公子初為監軍,便駐守沙城,連挫大岳攻襲。此乃大功,臣正欲奏請加封。然公子年少,不知兩國締約事關國運,不可兒戲。西戎小國,對我中原久存不恭之心。我國一直綏靖安撫,反縱其矯。依臣之見,可暫且擱置此約。待燕西關安定,再著手征伐西戎,以定西南。吾王以為如何?”
姬甫以手支案,低頭沈吟片刻,道:“齊兒所言有理,此約確有不妥之處。如此便暫且擱置。近日燕西關戰事頻繁,軍需吃緊。司馬府需加緊督辦,不可拖延。加封之事,就由太子擬旨,明日朝上議定。”
姬齊與副司馬陳良出列,跪地應諾。
雖靖邊新約遲遲未得批覆,燕西關已然按部就班的執行新約。重開馬市,開放糧市,吸引了眾多商客前來。馬市就在燕西關附近馬市舊址,糧市在木石城北二十裏。
中原軍隊與西戎聯軍配合作戰,將大岳軍逐出五十裏,隨防禦工事向前推進,移民開荒,新建了許多村落。
六月流火,燕西關迎來一位貴客,東梁巨賈,信陶君。
姬玉受邀至商館一見,陪同的還有李煥。
席間亦有其他商賈,觥籌間議定了多份買賣。席散,信陶君邀姬玉入內室飲茶,二人心照不宣,各自落座,遣開隨從。
姬玉直接問道:“桑吉公子不遠千裏而來,不知有何要事?”
李桑吉淡笑道:“中原是我偏愛之地,姬玉公子是我舊友,我來此游歷會友,公子不必如此慌張。”
他舉杯向姬玉虛敬一回,淺抿一口香茶,氣定神閑。
姬玉手捧玉杯,指腹摩挲溫潤杯壁。李桑吉養尊處優,旅途仍不敷衍。屋中雕梁畫棟,玉景繡屏,迎門壁上一副美人牽馬圖。美人側身面向棗紅駿馬,一手挽韁,一手輕撫馬頸,舉止溫柔。看身材應是二八少女,一條桃紅絲帶攏著一把青絲,蕩在纖細腰間。姬玉乍看女子側影,便覺熟悉,再細看眉眼竟與姜落有幾分相似。轉念間,面色漸漸陰沈。李桑吉隨姬玉視線看向那美人圖,刻意道:“這是我閑暇之作,從不曾示人。慚愧慚愧。”
看不得他裝腔作勢,姬玉垂眸問道:“這女子是何人?”
李桑吉星眸一轉,慨然嘆道:“時由不知,我王兄,梁王陛下有一長子獲罪潛逃,舉家溺於梁水。他有一女,名李蜜,若在世,今年正當二八年華。這畫作便是我憑記憶為她所畫。可惜畫在人不在,可憐可嘆。”
姬玉冷眼看他,說道:“既是罪臣,公子身為王室,理應遵從法度,還是莫有留著這畫作為好。若公子不舍,我可替公子毀了它。”
說罷,他便起身走過去,伸手摘下畫軸。
李桑吉也不阻攔,閑閑道:“其實我來此還有一事相求。傳聞有梁國游商在燕西關見過一女子與李蜜十分相像。我特來查看究竟。還請時由行個方便。”
姬玉手上一停,隨即繼續收好畫軸,回身問道:“你要如何?”
李桑吉亦站起,正色道:“聽聞公子有一位美人,可否容我一見?”
“不能,”姬玉斷然道:“她不是李蜜。你我心知肚明。你對她只是利用。如今她已認我為主,你休要再來糾纏。”
“非也,”李桑吉道:“王室血脈不容含糊。你我爭論無益。請問時由,她現在何處?我帶了李蜜乳母前來。經她親自驗過便可一見分曉。”
“此處是燕西關,由不得你胡來。”姬玉神情冷峻,擡步往外就走。
“姬玉,”李桑吉揚聲說道:“若你留不住她,不若放她自由。你當知她一直所求為何。”
姬玉卻未再遲疑,拂袖而去。
七月,李瑛請旨告老還鄉,連請三次,拖至九月,終於得到一份詔令。李瑛受封英武侯,升任領軍司馬,奉旨回都就任。同時到達的還有一份王令,姬玉受封將軍,暫領西北軍。
九月的草原,秋風乍起,麥穗微垂,草尖一點金黃。
一輛兩匹青帳馬車,停於燕西關外五裏郵驛。姬玉送李瑛至馬車旁。
李瑛家眷皆在新都,唯一侍妾也已於一年前身故,在燕西關可算孑然一身。不過一輛馬車一位老仆相隨,略顯淒涼。
二人正事已然說盡,臨到離別各懷傷情,不覺無言。
李瑛今天著了便裝,鬢發半白,青簪束發,一把花白須髯,卸了盔甲,一夜間肩背微頹。若不是雙眸銳氣,看起來就是個尋常郡縣裏的土田翁。
姬玉為避耳目也著了便裝,與李瑛對立,頗似晚輩子侄送長者遠行,恭謹順服。
李瑛想到此處,不覺眸色溫和,一手搭上姬玉肩膀,感慨道:“若我年輕十歲,或可再與時由並肩而戰。無奈歲月磋磨,如今只能將這份重任交與你手。在邊關駐守,雖艱難,卻可遠避朝堂紛爭。若時由無意,這裏確是一處退居之地。”
肩膀上手掌溫熱厚重,微微顫抖。姬玉亦有些動容,“侯爺於社稷功在千秋,何必如此傷懷。姬玉正當年紀,鎮守邊關是份內之事,並無勉強。侯爺此去王都,萬事小心。太傅是我恩師,若有難決之事,可與他商議。侯爺與恩師皆是心懷社稷的忠義之臣,可以彼此信任。”
送君千裏,終須一別。姬玉再次執手躬身,手搭李瑛手臂,扶他擡步登車。李瑛於車中坐定,向車外姬玉執手道:“公子年少持重,處事深思熟慮。李瑛亦自愧不如,然,百密一疏。若一日遭奸人誣陷,望公子以萬民福祉為重,莫沖動一念鑄成大錯。李瑛在此立誓,只要公子所求,我定赴湯蹈火,萬死不辭。”
姬玉立於風中,執手慨然道:“姬玉定不負侯爺所托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新都,中慶宮,姬甫久病初愈,今日親來聽政。太子姬齊侍立在王座斜下左側。令尹姜笠立於姬齊對面再下一階。
今日大朝廷議西北軍監軍姬玉奏書,擬立中原與西戎兩國的靖邊新約。
姬齊手捧簡書通讀一遍,一時上下寂靜。
司徒黃原第一個出列奏道:“蠻夷部族,素無地位。若與之締約,必辱吾王。”
廷上老臣皆親歷靖蘭之約始末,當年姬甫只憑一句“蠻族辱我。”便宣旨毀約。如今舊事重提,黃原之言可謂有理有據,便是姬甫亦難反駁。
姬甫看向姬齊,姬齊執手回道:“回稟父王,兒臣曾讀靖蘭之約,昔我為主國,實為懷柔。而今靖邊之約不分君臣大小,約定利益公平。看似為安定西北與西南邊境,結盟西戎以退大岳,實則是西戎趁火打劫,欲與我中原分庭抗禮。若質約既成,恐我中原大國要淪為諸國笑柄,顏面盡失。”
姜笠道:“王上,燕西關奏報,姬玉公子初為監軍,便駐守沙城,連挫大岳攻襲。此乃大功,臣正欲奏請加封。然公子年少,不知兩國締約事關國運,不可兒戲。西戎小國,對我中原久存不恭之心。我國一直綏靖安撫,反縱其矯。依臣之見,可暫且擱置此約。待燕西關安定,再著手征伐西戎,以定西南。吾王以為如何?”
姬甫以手支案,低頭沈吟片刻,道:“齊兒所言有理,此約確有不妥之處。如此便暫且擱置。近日燕西關戰事頻繁,軍需吃緊。司馬府需加緊督辦,不可拖延。加封之事,就由太子擬旨,明日朝上議定。”
姬齊與副司馬陳良出列,跪地應諾。
雖靖邊新約遲遲未得批覆,燕西關已然按部就班的執行新約。重開馬市,開放糧市,吸引了眾多商客前來。馬市就在燕西關附近馬市舊址,糧市在木石城北二十裏。
中原軍隊與西戎聯軍配合作戰,將大岳軍逐出五十裏,隨防禦工事向前推進,移民開荒,新建了許多村落。
六月流火,燕西關迎來一位貴客,東梁巨賈,信陶君。
姬玉受邀至商館一見,陪同的還有李煥。
席間亦有其他商賈,觥籌間議定了多份買賣。席散,信陶君邀姬玉入內室飲茶,二人心照不宣,各自落座,遣開隨從。
姬玉直接問道:“桑吉公子不遠千裏而來,不知有何要事?”
李桑吉淡笑道:“中原是我偏愛之地,姬玉公子是我舊友,我來此游歷會友,公子不必如此慌張。”
他舉杯向姬玉虛敬一回,淺抿一口香茶,氣定神閑。
姬玉手捧玉杯,指腹摩挲溫潤杯壁。李桑吉養尊處優,旅途仍不敷衍。屋中雕梁畫棟,玉景繡屏,迎門壁上一副美人牽馬圖。美人側身面向棗紅駿馬,一手挽韁,一手輕撫馬頸,舉止溫柔。看身材應是二八少女,一條桃紅絲帶攏著一把青絲,蕩在纖細腰間。姬玉乍看女子側影,便覺熟悉,再細看眉眼竟與姜落有幾分相似。轉念間,面色漸漸陰沈。李桑吉隨姬玉視線看向那美人圖,刻意道:“這是我閑暇之作,從不曾示人。慚愧慚愧。”
看不得他裝腔作勢,姬玉垂眸問道:“這女子是何人?”
李桑吉星眸一轉,慨然嘆道:“時由不知,我王兄,梁王陛下有一長子獲罪潛逃,舉家溺於梁水。他有一女,名李蜜,若在世,今年正當二八年華。這畫作便是我憑記憶為她所畫。可惜畫在人不在,可憐可嘆。”
姬玉冷眼看他,說道:“既是罪臣,公子身為王室,理應遵從法度,還是莫有留著這畫作為好。若公子不舍,我可替公子毀了它。”
說罷,他便起身走過去,伸手摘下畫軸。
李桑吉也不阻攔,閑閑道:“其實我來此還有一事相求。傳聞有梁國游商在燕西關見過一女子與李蜜十分相像。我特來查看究竟。還請時由行個方便。”
姬玉手上一停,隨即繼續收好畫軸,回身問道:“你要如何?”
李桑吉亦站起,正色道:“聽聞公子有一位美人,可否容我一見?”
“不能,”姬玉斷然道:“她不是李蜜。你我心知肚明。你對她只是利用。如今她已認我為主,你休要再來糾纏。”
“非也,”李桑吉道:“王室血脈不容含糊。你我爭論無益。請問時由,她現在何處?我帶了李蜜乳母前來。經她親自驗過便可一見分曉。”
“此處是燕西關,由不得你胡來。”姬玉神情冷峻,擡步往外就走。
“姬玉,”李桑吉揚聲說道:“若你留不住她,不若放她自由。你當知她一直所求為何。”
姬玉卻未再遲疑,拂袖而去。
七月,李瑛請旨告老還鄉,連請三次,拖至九月,終於得到一份詔令。李瑛受封英武侯,升任領軍司馬,奉旨回都就任。同時到達的還有一份王令,姬玉受封將軍,暫領西北軍。
九月的草原,秋風乍起,麥穗微垂,草尖一點金黃。
一輛兩匹青帳馬車,停於燕西關外五裏郵驛。姬玉送李瑛至馬車旁。
李瑛家眷皆在新都,唯一侍妾也已於一年前身故,在燕西關可算孑然一身。不過一輛馬車一位老仆相隨,略顯淒涼。
二人正事已然說盡,臨到離別各懷傷情,不覺無言。
李瑛今天著了便裝,鬢發半白,青簪束發,一把花白須髯,卸了盔甲,一夜間肩背微頹。若不是雙眸銳氣,看起來就是個尋常郡縣裏的土田翁。
姬玉為避耳目也著了便裝,與李瑛對立,頗似晚輩子侄送長者遠行,恭謹順服。
李瑛想到此處,不覺眸色溫和,一手搭上姬玉肩膀,感慨道:“若我年輕十歲,或可再與時由並肩而戰。無奈歲月磋磨,如今只能將這份重任交與你手。在邊關駐守,雖艱難,卻可遠避朝堂紛爭。若時由無意,這裏確是一處退居之地。”
肩膀上手掌溫熱厚重,微微顫抖。姬玉亦有些動容,“侯爺於社稷功在千秋,何必如此傷懷。姬玉正當年紀,鎮守邊關是份內之事,並無勉強。侯爺此去王都,萬事小心。太傅是我恩師,若有難決之事,可與他商議。侯爺與恩師皆是心懷社稷的忠義之臣,可以彼此信任。”
送君千裏,終須一別。姬玉再次執手躬身,手搭李瑛手臂,扶他擡步登車。李瑛於車中坐定,向車外姬玉執手道:“公子年少持重,處事深思熟慮。李瑛亦自愧不如,然,百密一疏。若一日遭奸人誣陷,望公子以萬民福祉為重,莫沖動一念鑄成大錯。李瑛在此立誓,只要公子所求,我定赴湯蹈火,萬死不辭。”
姬玉立於風中,執手慨然道:“姬玉定不負侯爺所托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